学术报告:诺奖物理学奖量子隧穿效应的量子真机密码攻击及对未来10年抗量子影响

报告人:王潮教授

报告时间:2025122号下午1500

报告地点:数学与信息学院201报告厅

报告摘要:2025107日公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成果是量子隧穿效应和约瑟夫森结,在含约瑟夫森结的超导电路中揭示“宏观量子隧穿效应/能级量子化”相关工作。物理学领域对此成果在物理学领域做了解读。

但是,我们需要了解(1)量子隧穿效应的起源,是否存在商业化的量子真机?以及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2)“量子隧穿效应”这个小众的、金字塔尖的量子物理基础理论对密码和信息科学领域具体带来什么影响?(3)我们更关注量子隧穿效应对密码攻击和未来10年抗量子领域的影响是否超过通用量子计算机?(4)能否用于智慧城市和信息科学领域?

介绍我们基于量子隧穿效应历时15年的理论研究,通过历时8年的量子真机攻击实验,包括对RSAECC公钥密码以及SPN结构等全规模对称密码的量子真机攻击实验(首次与数学方法持平)。实验结果表明:量子隧穿效应独特的全局寻优能力对密码的攻击类型和现实攻击能力均遥遥领先目前的通用量子计算机。

报告人简介:王潮,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东南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是IEEE 中国理事会副主席,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七、八、九届理事,工委会副主任委员,首届杰出贡献奖。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届理事、原信息安全专家委首届副主任委员,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计算机学院容错专委常务委员(2015-2023)。

1992年起在国内较早研究椭圆曲线密码。2010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支持下研究量子隧穿效应密码设计和密码攻击,基于真实量子计算机的实验指标大幅度领先IBM、谷歌、富士通等国际大公司。《福布斯》等多次好评。曾主持产品研发产品应用在中国移动全国骨干网和10多个省网,获科技部国家级重点科技成果一项。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